# 计算机网络复习 ## 第一章 * 互联网特点:联通性和共享,共享指资源共享 * 互联网组成 * 边缘部分(资源子网) * A->B通信:A上的某进程与B上某进程进行通信 * C/S 客户(请求方) 服务器(服务提供方) * p2p 对等链接 * 核心部分(通信子网) * 路由器 -> 分组交换 -> 转发收到的分组 * 电路交换 ->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,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 * 报文交换 -> 整个报文先穿送到相邻节点,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个节点 * 分组交换 -> 单个分组先穿送到相邻节点,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个节点 * 连续大量 -> 电路交换, 提高突发利用率 ->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, 分组交换时延小于报文 * 互联网分类 * 广域网(WAN) * 城域网(MAN) * 局域网(LAN) * 个人局域网(PAN) * 时延 * 发送时延 = 数据帧长度(bit) / 发送速率(bit/s) * 传播时延 = 信道长度(m) /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(m/s) * 总时延 = 发送时延 + 传播时延 + 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 * 时延带宽积 = 传播时延 \* 带宽 (以bit为单位的链路长度) * 有效数据率 = 数据长度 / (发送时间 + RTT) * 利用率 网络当前的时延\[D\] = 网络空闲的时延\[D0\] / (1 - 利用率\[U\]) * 协议三要素:语法,语义,同步 * 五层协议: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* 运输层: * tcp 报文段 * udp 用户数据报 ## 第二章 * 数据系统三部分:源系统(源点 发送器)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(接收器 终点) * 信道:单向通信(单工通信) 双向交替通信(半双工通信) 双向同时通信 (全双工通信) * 基带信号:来自源的信号 * 基带调制(编码) * 曼彻斯特编码 位周期中心向上跳变代表0 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1 也可以反过来定义 * 查分曼彻斯特 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 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 没有跳变代表1 * 带通调制(载波) * 调幅AM * 调频FM * 调相PM * 信噪比 10 log10(S/N)(dB) * 香农公式 C = W \* log2(1 + S / N)(bit/s) * W 为信道的带宽 S 为信道内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信道内高斯噪声功率 * 引导型传输媒体 * 双绞线 * 同轴电缆 * 光缆 * 传输损耗小,中继距离长,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*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好 * 无串音干扰,保密性好,不易被窃听 * 体积小重量轻 * 非引导型传输媒体 * 卫星通信 时延高 *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*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 * 码分复用 CDM(计算题) * 码分多址 CDMA * 每个站点被指配唯一的码片序列,各个站点的码片序列正交(各位相乘相加得0) * 发1 发码片 发0 发反码 * 接受站用码片和接受到的数据做内积,其他站的乘完得0 ,目标站得1就是1 , -1 就是0 ## 第三章 *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:帧 * 封装成帧 * 发送从帧首部开始 * 帧的数据长度要小于MTU 1500B * 帧首部和尾部用于帧定界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* 传输开始符SOH 01 * 传输结束符EOT 04 * 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帧中传输过去:透明传输 * 字节填充法 * 如果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就在数据中出现的控制字符前加ESC转义字符 1B * 接收端会自动删除转义字符 *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中就在出现的转义字符前加转义字符 * 差错检测 *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* 后边的R(x) 为FCS(帧检验序列) * 帧丢失 帧重复 帧失序 * PPP点对点协议 * 链路控制协议LCP * 网络控制协议NCP * 字节填充 * 7E -> 7D,5E * 7D -> 7D,5D * 03 -> 7D,23 * 零比特填充 * 只要遇见5个1 在后边填0 *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* 星型网 * 环形网 * 总线网 * CSMA/CD协议 * 电磁波在一公里电缆上的传播时延是5μs